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9章 七国之乱(二)

第9章 七国之乱(二)

汉前元三年

六个月后

立春

吴王刘濞、楚王刘戊、赵王刘遂、济南王刘辟光、淄川王刘贤、胶西王刘昂、胶东王刘雄渠

七位藩王以“请诛晁错,以清君侧”作为旗号,纷纷起兵,同时还联络了匈奴、东越、闽越等势力。

胶东王刘雄渠下达王旨,要求辽东王家率兵前往胶东跟随大军一同“清君侧”。

起初,王泰浩装病不在,之后又屡屡拖延出兵时间,始终不敢与朝廷为敌,直到……

“你说什么?皇帝听从袁盎的建议,已经将晁错腰斩?”装病在家的王泰浩本来打算再一次打发走胶东王的使者,结果却从使者口中得知这个消息。

皇帝居然忍心腰斩自己的宠臣,说明他害怕了,既然他害怕了,那就说明他的力量不足,既然他的力量不足,那想必会在战争中失败,既然他会在战争中失败,那我王家肯定得站在七国这边。

顺着这个思路,一直装病拖延出兵的王泰浩突然从床上起来,高兴地表示病已经养好,过几日便会整顿兵马前往中原一起清君侧。

清君侧,顺便把君也清了,似乎也很合理。

“堂兄真的打算站在七国这边?万一输了呢?”王婼娇还是不放心,她认为继续装病,谁也不帮是最好的,王家势单力薄,不适合卷入这场漩涡。

“婼娇,皇帝连晁错都舍得腰斩,说明长安朝廷已经快坚持不住了,如今可谓是优势在我,此时不出兵抢功劳,等七国打进长安城,胶东王怪罪我们王家不肯出兵怎么办?”王泰浩认为七国已经胜利在望,现在正是出兵抢功劳,分享胜利果实的大好机会,再装几个月的病,估计七国的军队都打进长安城了,那辽东王家就抢不到功劳咯。

“无论堂兄做什么决定,我都支持……”王婼娇也觉得王泰浩的这番逻辑确实没毛病,只是她始终觉得七国赢不了,万一在这场漩涡里站错了队,那就是万劫不复。

——

二十天后

惊蛰

徐乡

十一艘辽东王家商船停泊在港湾码头

只不过这一次,船上没有装多少货物,而是许多带甲士兵、马匹、农奴兵。

“王主君,大王等候您多时矣!”

胶东王刘雄渠的一个文臣早早就等候在这里迎接王家众人。

“说来惭愧,前些日子偶感风寒,实在是来不了,还望先生在大王面前为我美言几句。”王泰浩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着谎话。

“哈哈!王主君多虑了,大王自然知道您的顾虑,他不会怪罪您的。”那位官员也明白怎么回事,但他也懒得揭穿,这种事毕竟不是谁都敢参与的,会犹豫拖延观察局势也正常,只要最后是同一个阵营就行。

“呵呵哈哈——”王泰浩尴尬笑着,然后吩咐船上的士卒下船,又吩咐农奴兵们将船上货物搬下。

“没想到王主君打仗还不忘顺便做生意,真是为了王家殚精竭虑。”

“惭愧惭愧,辽东苦寒之地,也只能靠做些生意养活。”

不一会,船上的各种货物被搬下,主要是兽皮、玛瑙、琉璃、珍珠、玉石、人参、腌制的海鱼、海盐。

腌制的海鱼是王家在辽东诸岛(辽东与胶东连接的那些小岛屿)建立的打渔场所生产。

海盐则是王家在辰月盐池产出,这个辰月盐池位于王家庄北面,是在十年前,王家先家主王康从当地土著涧人部落手里抢来的,也正是靠着盐的封锁,王家庄才能用盐对北面那些山林里的涧人拉一派打一派,使得众多涧人部落为了得到王家庄恩赏的海盐而自相残杀,如此才让王家庄对当地土著始终保持优势。

至于其他诸多货物,则都是辽东特产,在辽东多如牛毛,但在中原却很稀罕。

“三叔、婼娇,你们留在徐乡联系当地豪强,将我们这次的这些货物卖出去,这些仆役和丫鬟你们就留着当苦力用。”

王泰浩骑上黑马,对三房父女吩咐好后,又对张隆道:“把农奴兵和披甲骑兵、披甲步卒都带上,我们去前线与大王的军队汇合。”

“诺。”

张隆自然明白该怎么做,在他的指挥下,三十名骑兵轻装骑马,五十个披甲士卒也轻装步行,又从当地豪强那里买来许多辆马车和粮食,将战甲放在靠前的马车上,将粮食放在靠后的马车上,然后让八百农奴兵护卫马车四周。

由于是进攻方,所以王泰浩没有将王家庄最有特色的长弓手带来,怕他们不小心死在前线,要知道,每一个长弓手都是王家庄费巨量财富和大量时间才培养出来的,怎么可能舍得带到中原来消耗。

而士兵们自然是不可能穿着重甲行军,那样走不了几里路就会筋疲力尽,所以也只能将重甲放在马车上,等到了前线再将重甲穿上。

一旦中途遇到袭击,则让农奴兵先上去当炮灰拖时间,同时让骑兵和士卒们赶尽趁机穿上战甲迎战,这便是为什么要带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