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西众人不少人心里叹了口气。
没办法,是他们把朱允熥扶上去的,如果不支持朱允熥,那朱允熥的政权将不稳定。
一但朱元璋复位,淮西将会是灭顶之灾。
朱允熥的决定……得过且过吧。
唉。
“臣等附议。”
想明白这一点,淮西纷纷支持朱允熥这一决定。
文官那边看到淮西表态,也是长叹一声,淮西支持朱允熥,就代表兵权支持朱允熥。
反对,只会遭来屠杀。
“殿下圣明。”文官也选择了遵旨。
朱允熥嗯了一声,自己现在竟然还需要看淮西的脸色啊。
爹有,娘有,不如自己有。
自己还是要训练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啊。
怎么练兵,这事儿自己还得研究研究。
我太难了。
“即日起,再废去殉葬制度。”朱允熥继续说道。
“殿下,废去这个制度,那陛下和王爷们百年之后,那些无子妃妾该如何安置?难道由朝廷供养吗?”
这时候,马上就有人站出来。
大明律规定,后宫无子者,殉!
有些时候,那些女人争的不是宠,是命。
“那些无子者,去为国祈福,青灯古佛,了此残生吧。”朝廷养是不可能的。
“殿下圣明。”既然有安排了那就好说。
去当尼姑,总比丢了命强啊。
“殿下,钦天监推算,十二月初一是个好日子,宜办册封大典,还请殿下圣裁。”钦天监监正站出来禀报道。
朱允熥嗯了一声,“准了,另外通知孤就藩的那些皇叔回京参加,孤也想他们了。”
从史书上了解到,自己的二叔三叔也都会死在朱元璋前面。
这件事情真就那么如表面上那般简单?
秦、晋、燕、宁四王,乃大明实力最强藩王。
尤其是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,排兵布阵,领兵打仗的本事不是一般的厉害,比朱棣厉害多了。
而且他们俩还是穿一条裤子的。
他们俩不死,就朱棣那点本事,压根不够看,这是事实。
宁王那时候还小。
秦王和晋王一死,燕王独木难支,对抗不了朝廷。
朱允炆的江山稳固,可无后顾之忧。
秦王和晋王的死,真的没有蹊跷吗?早不死,晚不死,怎么偏偏死在了朱标后面,朱元璋前面?
如果是朱元璋下的手,也未尝没有可能。
虎毒不食子,是不假。
但是帝王,比虎还毒。
帝王家,是没有亲情的,兄弟相鸩,父子相杀的事情难道少吗?
更何况在朱元璋的心里,只有朱标和马皇后以及朱雄英是坚定的一家人,其他的不是那么重要。
而且……貌似在权力面前,亲情显得那么渺小。
欲成大事者,至亲亦可杀。
朱元璋的心,不是一般的狠。
“殿下,诏藩王回京,于礼不合啊!先太子大丧,都没让他们回京,就是怕他们争储,如今殿下怎么能诏他们回京?万一国本动摇,顷刻之间就是一场场战乱啊。”马上就有淮西的文官站出来反对。
朱允熥位置还不稳,一但把他们召回来,万一他们假朱元璋的名义,起了争储的心思咋办?
别人可能不清楚朱允熥这位置怎么来的,朱允熥自己难道也不清楚吗?
朱元璋现在是个什么情况,朱允熥不知道吗?
“孤相信,皇叔们不会这么做的,更何况,我大明将星如云,孤承天道而御万方,他们也不敢逆天而行。”
朱允熥对此有这个自信。
如果是朱允炆坐在这个位置上,朱允炆可能需要担心。
但是自己,不需要担心。
自己的身份、血脉、背景,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,更何况,淮西没倒,他们手里压根没多少兵权,不需要担心。
朱允熥叫他们回来,是要商议一下藩王俸禄的事情,这个事情得解决。
从史书上了解到,大明未来给藩王的消耗有多大,大明绝不能养猪,这件事情必须解决,否则一定会拖累大明的进步。
再说了,自己是争储,不是篡权夺位,自己的皇叔们能说什么呢?
“是。”
朱允熥都这么说了,自己还能说什么呢?
只能应下了呗。
“对了,即命华盖殿大学士、武英殿大学士、文华殿大学士、谨身殿大学士、文渊阁大学士、东阁大学士,入御书房分理国政,代孤分理奏折。
将军国大事的奏折分出来放一旁,不得僭阅,待孤批阅,那些请安折、汇报天气等闲事折子,着诸殿阁大学士行蓝批,即发即办,为君分忧。”
朱允熥又下了一道旨意。
那些个闲事折子是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