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8 章 贝贝亚的初心

“廖佳,你是怎么知道,赫鲁晓夫他们要加害于我的?”贝利亚眼神里露出慈祥的笑容,含着瓦西里的小名。

“父亲,你不要问了,我自有我的渠道,你不想想我是做什么的?”瓦西里从桌上端起一杯牛奶,递给了坐在轮椅上贝利亚。

“廖佳,你对今天发生的事情,怎么看?”贝利亚对他这个孩子,现在有一股说不清,道不明的情愫。原本他不会在瓦西里面前,谈及这些事情。可是他今天的表现实在是让他太惊艳了,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口问道。

“父亲,是指哪方面的呢?指赫鲁晓夫为什么要除掉您,还是指整个中央,没有一个人是偏向您的,就连您认为和您一个战壕的伙伴,马林科夫同志,都背叛了您。”瓦西里,穿着那套安全委员会制服,显得身材非常挺拔,英俊帅气的脸庞,一副纵欲过度的苍白的面容上,那双眼睛特别的吸引人,此刻他微笑着,看着正在陷入沉思的贝利亚。

“自从斯大林同志去世后,整个苏联都人心求变。希望苏维埃政府能改变,斯大林同志时期的,那种高压政策,能够给人民一丝喘息的机会,经历了斯大林,高压统治下的苏联人民,不希望斯大林同志的继任者,继续延续斯大林时期的,那种大清洗。过着朝不保夕,有时候一句话,就可能引发一场政治动荡,无数人为此会丢掉性命的政治运动。”瓦西里把从那个时代,了解到的一些信息讲给了贝利亚听。

“廖佳,你说的,我都知道,在斯大林时期,我小心翼翼的活着,斯大林高兴的时候,可以喊着我的名字,让我在他的别墅里喝酒跳舞,但凡我有一点不如他的意,他就又开始提防我……”贝利亚抬起头,似乎陷入了以前的岁月里。

“我记的那时1933年,我是地方的一名“契卡”(克格勃前身)工作人员,斯大林同志,再一次度假时,被一些人刺杀,我刚巧站在他身后,枪一响我便把他扑倒在地,然后趴在身上,准备为他挡子弹,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去想到有今天。”贝利亚脸上露出笑意,似乎沉浸在初识斯大林的时候。

危急时刻,舍身为斯大林挡子弹。一说这是贝利亚崛起的真正开端。

但从一些无法考证的史料来看,这一起刺杀事件是贝利亚亲手策划的,而正如所期望的那样,因此得到了斯大林的充分信任,此后一飞冲天。

毋庸质问,曾长期掌管着苏维埃国家安全系统,一度跻身苏维埃二把手的贝利亚,在历史上并不算什么好角色。

不少都人认为,贝利亚正是20世纪30年代苏维埃压抑的政治环境的始作俑者,他是一名嗜杀的恶魔。

正所谓成大事者,手段不狠辣一点是不可能的,而慈父1933年的遇刺事件,也被视为贝利亚,阴险狡诈且不择手段的杰作。可是,当深入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,你便便会发现,关于对贝利亚的认知,我们恐怕错得离谱。

事实上,以苏联人的视角来看,贝利亚曾经扮演的角色并非“恶魔”,反而是“救世主”。

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里,他恰恰是“唱红脸”的那位,也因此积累了巨大的政治威望。对于这一点,我们可以从头说起。拉夫连季·巴夫洛维奇·贝利亚的前半生,堪称一部底层人物逆袭的励志教科书。

1899年3月29日,贝利亚降生在格鲁吉亚麦尔赫乌利的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中。虽然母亲出身于一个曾显赫一时的家族,但到了他那会儿早已家道中衰。

年少的贝利亚坚强而善良,他的弟弟在2岁时罹患天花而夭折,妹妹也因病落了个聋哑的残疾,同龄的孩子经常因此嘲笑和欺负她,贝利亚每次都会挺身为妹妹出头,却也每次都被揍得很惨。

与一些短视的贫苦人家不同,贝利亚的父母深谙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道理,因此不惜倾家荡产让孩子接受教育。

懂事的他不负期待,在学校中1916年夏季,17岁的贝利亚进入一家石油公司工作。

刚踏入社会的他本励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,然而在巴库,他看到的是俄国社会充满病态的一面:富人肆无忌惮地盘剥着穷人,穷人们要么忍受欺压,要么接受毁灭。

年轻而善良的贝利亚感同身受,他同情弱者,久而久之便对马克思主义愈发认同,认为这才是改变俄国命运的唯一途径。

不少人认为,贝利亚不过是攀附于斯大林权柄之上的弄臣,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,他或许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说不定呢。

1917年中,贝利亚加入布尔什维克,但他真正发迹于1920年8月。在此之前,贝利亚曾被派到第比利斯负责建立地下组织,不料短短几个月内两度惨遭逮捕,还是靠着跟狱友一同绝食才获得释放,出狱后遭驱逐,不得不重回巴库。

不过这次小挫折反而让贝利亚更受上级领导青睐,从1921年开始,高层决定对这名出色的年轻人“人尽其才”,将其调任到一个特殊的国家暴力机关,它便是由苏维埃政权初期“三巨头”之一捷尔任斯基领导的契卡。

在随后短短几年的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