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518章 东林书院的事儿,算是告一段落

魏忠贤回到京城,除了见皇帝外,还往内阁送去了一堆的奏本。

对于南直隶东林书院逆党大案的处理结果。

很多人,如曾经在东林书院讲学的**星、刘一燝、邹元标都已经同一日在菜市口上领了一刀。

而如今魏忠贤的这堆奏本,就是要给此事盖棺定论了。

“好一个铁骨铮铮的杨涟啊。”

翻看着手中杨涟一道由杨涟上奏的奏章,毕自言摇头叹息道。

南直隶的东林书院逆党案,牵扯甚众。

起头是东林书院僭越用皇木为柱,然后锦衣卫顺着这条线往上查,就查到了监督漕运,负责皇木进京的李三才。

而后,以查船厂为由查李三才的杨涟、吴亮嗣、李征仪三人也被顺理成章的牵扯进去。

现在毕自严手中的这道奏本,就是杨涟对三船厂窝案的一个汇总,其最终结论也很明确,坏事儿都是李三才干的,所有的黑锅都让李三才去背了。

虽然对最终的结果早就有所预料,但毕自严此时看着杨涟的奏本还是有些失望。

往日,他也听说过杨涟磊落负奇节的大名,但此刻,他的心中却是只有失望。

和吴亮嗣、李征仪等人的奏本相比,杨涟的这道奏本,完全就是在甩锅。

不管是能不能查的清楚的旧事,一股脑的都往李三才身上栽,也不管往日是不是他们这些人给李三才鼓吹什么有才,需要举证实例的时候,通篇都在大谈什么宽仁心性,突出的就是一个双标,一看就是不个能做事的。

拿出一张白条,在杨涟的奏本上写上【不食人间烟火气】后,毕自严将之放在了身侧的箱子中。

这些都是要送于皇帝亲阅后,再转送刑部拟判,然后宣读天下的。

杨涟写的这玩意儿,让皇帝看前还是先给打个预防针吧。

“送南苑朱批吧。”

叹了口气,毕自言令人将一堆奏本都送完了南海子。

站在文渊阁的大门外,看着几个小太监抬着箱子离去,毕自严只觉得自己的脑阔疼。

杨涟想做什么,毕自严清楚的知道。

他在保护自己的资助人。

杨涟的前半生,就是一个穷秀才的典范。

五岁就学外塾,性敏慧,书过目辄成诵,塾师奇之。

万历十四年,娶张氏为妻。

万历十六年,杨涟以“增广生”成为“补邑弟子员”,成为秀才。

说白了就是一没背景,二没家势,也不知道是谁看上他的才华了,给弄了个吃朝廷饭的廪膳生身份,还不是国初定下名额之内,而是后来朝廷财政宽裕,增加进去的。

然后,就是杨涟悲苦的上半生。

万历二十二年,其父杨彦翱于去世,按例丁忧三年,失去乡试机会。

万历二十三年,原配夫人张氏去世。

万历二十五年,丁忧期满,娶詹氏为妻。

万历二十六年秋,乡试失利,陷入忧虑和劳累中,一病不起。

而就在此时,杨涟的命格,他突然就好了起来。

此时,顾宪成被贬还乡,在民间广植党羽,每遇东林诸多大佬开大会,杨涟一定会千方百计的赶到无锡,与东林诸君子探讨性理之学,共商治国之道。

说穿了,就一个字,舔。

用了十年时间去当舔狗,这一舔,就舔出个大好官途。

万历三十五年,杨涟以“遗才”获得乡试资格,中湖广道第四十六名举人,同年中进士,于礼部观政,而后出任常熟知县。

同样是在万历三十五年大计中,又以廉吏第一为由,升迁入京城,任户科给事中。

然后,这位杨涟就又没声响了。

万历后期的朝堂狗斗,那里是他一个初入官场的小白能玩的转的。

申时行、王锡爵、叶向高、方从哲,无论是哪一个,身边都党羽众多,门徒遍地,都不是他杨涟这个铁头娃敢顶撞的。

就这样,一直到历史上的天启登基,借着移宫案的东风,杨涟才算是将自己的人设立了起来,成为东林党的双花红棍。

不过现在嘛。。。

看看杨涟这做事水平,毕自严心里就直摇头。

杨涟在他的心里,就是个读书读傻了的蠢材。

他对李三才的调查结果奏章,和吴亮嗣、李征仪等人的一起送到皇帝那里后,恐怕杨涟就又得被送到不知道那个县当教谕了。

吴亮嗣的奏章,是严格按照皇帝的要求,查出的每一个问题,都是有明确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起因、经过、结果,就算是时间久了的查不清楚,吴亮嗣也清楚的标注了出来,突出的就是一个客观公正。

而李征仪,虽然这人自新皇登基后,还没进过京城,领略过皇帝的奏章要求,但却也尽可能的做到了客观公正,没有为了弹劾而弹劾,清楚的说明了问题,同时还发挥主观能动性,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。

而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