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26章 玻璃球

说完,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一眼,都笑了。

在他们看来,这人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。

回想了一下,杜如晦拱手道:“启禀陛下,此人似是在说笑,高陵屯兵足额,庞桂武就算再蠢,也不可能四日之间就被破城!”

见杜如晦都这么说了,李世民才稍稍松了口气。

说实话,泾州破关被精准预言,着实吓了他一大跳,杜如晦的话就像是一剂安神散,让他瞬间就安心下来。

....

老早从长安出发,回到行宫后,李泰就开始了对自己住处的改造。

首先就是将行宫除了称重以外的墙体重新布置,规划出居住区、工作区、储物区,甚至他还专门给自己规划了一处室内泳池,虽然不大,但是....嘿嘿嘿。

一直等到午时,将作监和工部召集的工匠才就位,带队前来的,则是将作监将作大匠阎立德和工部尚书段纶。

见到二人,得知姓名后,李泰差点笑出来。

实在是因为都没外人。

段纶是自己的姑父,至于阎立德,那是未来的老丈人啊。

仔细的看了阎立德的样貌,见他还算英俊,李泰才稍稍放心。

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自己将来的妻子没得挑选,不过既然阎立德长得不差,想来自己的媳妇,也不会太差才对。

将行宫内的图纸递给阎立德,将大棚建造的图纸交给段纶,李泰就坐在主位上,等着两人发言。

看完行宫内的布置,阎立德皱皱眉,询问道:“卫王殿下,请恕下官多嘴,您这般的布置,实在是从未听闻。况且,您如此上心,莫不是准备在这个行宫常住?”

李泰摇摇头说:“父皇说过,王府还是要建的,不过这座行宫已经被父皇赏赐给了本王,算不得皇家建筑了,所以你放手改造就是。”

见卫王这么说,阎立德才放下心来。只要不是正式的住处,不管如何改造,也不会惹人非议。

段纶虽然是工部尚书,但是看图纸却是外行,看完后,他拱手道:“卫王殿下,这个名为大棚的建筑,看起来并不难以建造,我觉得,交给工匠即可,关于计划动工的王府,殿下可有想法?”

李泰试探着问道:“父皇可说何时动工了?”

“陛下说,您是他最宠爱的儿子,不能慢待了,要工部备料,一切用料都要讲究,等到来年再动工。”

“原来如此,那本王就一个要求,基础建造一切从简就是。”

两个人确定了要求以后,就纷纷退下。至于段纶,也只是过来走个过场而已。因为,就是他也不觉得卫王能在这里久住。

话虽如此,但工部还是如实调来了工匠,还有工人。

租庸调制,是隋朝及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,以征收谷物、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,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。其中的庸其实是力役,就是每年需要为朝廷服劳役二十日。

正因如此,朝廷有所动工,就会向民间征调劳役,一般而言,只要不是农忙时节,百姓们还是很愿意动身的。

如今正是大部分家庭忙完麦收的时节,再加上天气并不如何恶劣,前来服役的百姓很多。

皇帝和文武官员用来“减肥”的麦田,在他们手下,不过半日,就已经将麦秆收割完毕,堆在一边当做材料使用。泥瓦匠很快就找寻到了适合夯土的土壤,指挥着力工搬运。

才一天的时间,麦田边就堆满了材料。

人多就是这点好处,看似繁杂的工程,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。

段纶虽然走了,却留下来一个屯田员外郎郭文越,一天的施工完毕,他特意到行宫汇报,却见卫王殿下正在指挥工人埋土,在行宫之前,立起了一块大石头。

见郭文越直愣愣的盯着这里看,李泰笑道:“既然行宫已经被父皇赏赐给本王,自然要更名,既然行宫面朝皇田,本王就准备给他更名‘丰收殿’,卿以为如何?”

丰收殿?

郭文越笑着拱手道:“卫王殿下这个名字取得确实朗朗上口,寓意也吉祥。”

李泰点点头,亲自填上最后几锹土,拍拍手问道:“大棚的建造,准备的如何了?”

“回禀殿下,工匠足够,人力足够,建造围墙用的黄土运来了四成,砖瓦正在起窑烧制,石料运来了两成,木材需要调运,可能慢些,竹竿需要輮制,也需些时日,就是您要的丝绸....”

丝绸反而是耗费最大的,这一点李泰还是知道的。

从怀里掏了掏,掏出一个玻璃球,对郭文越说:“那就拿这个东西换,你做主,帮本王寻摸个世家,把它卖出去。”

说完,他随手就丢了出去。

郭文越手忙脚乱的接住,才拿起来看一眼,瞬间就汗流浃背。

夕阳照射下,琉璃球发出耀眼的光芒,内部金光灿烂,宛若星空。出身还算不错的他,一时间,他竟找不到足以跟这件珍宝媲美的宝物。